鄙视抢沙发的《地缘看世界:北非地缘结构与欧洲的地缘利益》,天涯上给的链接是294页,但跳转过去都没找到,最后在这里找到的,转载过来,按自已的理解稍加排版,增强可读性。

1. 北非地缘概念

好吧,我们现在就来说说北非。先来解读一下“北非”这个地缘概念,既然叫“北非”,那么自然指的是非洲以北地区了,只不过从方位上来看,我个区域可包含的国家可多可少,但最没有异议,也是北非这个版块中的核心区域,应该是指“临近地中海的北部非洲国家”。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看的话,我们今天所要解读的“北非”,自西向东应该包括: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、突尼斯、利比亚、埃及,五个国家。在历史上,由于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,北非地区很就成为了地缘政治舞台的主角之一,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扯着欧洲,以及美国的神经。

2. 欧、非地缘博弈

围绕着地中海所进行的地缘博弈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了,而欧洲与北非最早,也是最著名的地缘博弈,当属罗马和迦太基的百年恩仇了。如果用现有的地缘划分,来套当时的博弈情况,可以认为是意大利(罗马)为欧洲队先得一分,战胜了非洲队的突尼斯(迦太基)。罗马人的这次胜利是全面的,后来北非文明的另一个杰出代表“埃及”,也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(虽然埃及人有个所称美貌无双,而又有政治手腕的“艳后”),整个地中海都成为帝国的“内湖”。

在欧、非地缘博弈中,北非文明在后来也同样占据过优势,特别是当这一区域为伊斯兰文化所覆盖后,穆斯林们曾经通过现在的摩纳哥,横渡狭窄的“直布罗陀海峡”,直接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(西班牙、葡萄牙)伊斯兰化。在此之后,欧洲与非洲的地缘博弈就变成以宗教为主线了,穆斯林和基督徒之争让二者之间的矛盾变得愈发不可调和了。总得来说,在穆斯林们能够通过印度洋掌握东西方海上交通线时,欧洲人在战略上并没有什么机会,那些以宗教为名所组成的“十字军”所起到的作用,更多的是对欧洲内部的地缘结构作了一次调整,而调整的最大后果则是将东罗马帝国从历史中抹去,而穆斯林中的突厥人(土耳其)则乘机将势力范围直接渗透入了欧洲。直到现在,他们仍然在欧洲控制着一小块区域:伊斯坦布尔(当年东罗马帝国的首都“君士坦丁堡”),并藉此管理着进出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:“土耳其海峡”(包括伊斯坦布尔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)。这让土耳其在谋求融入欧洲时,变得更有地缘上的依据了,最起码比远在东亚的日本,谋求“脱亚入欧”更说的过去。如果土耳其肯改变他们的信仰的话,即使将他们目前所在的“小亚细亚半岛”在地理上划给欧洲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。反正亚洲这个在地中海的突出部,与欧洲之间仅仅隔在一条海峡,从技术上看也没有什么问题。不过也正是由于这条海峡的存在,让小亚细亚半岛在地缘文化上,还是成为了亚洲文明的一部分。

关于小亚细亚半岛的文明变迁,就牵扯到地中海博弈的另一个版块碰撞,亚洲与欧洲的恩怨了。由于这一区域和阿拉伯半岛、北非一样,都为伊斯兰文明所覆盖,因此在地缘博弈中,它们有时也会以整体的面目与欧洲进行对抗。不过,在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代,能够有办法绕过穆斯林所控制的北印度洋,与东方直接对话(甚至发现新大陆)后,欧洲文明在这场地缘博弈中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。而这种优势亦使之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中心(直到二战后的美国崛起)。

正是如果有这样的历史演变,目前的北非可以被划分为欧洲的“地缘利益区”。当然,如果北非足够强大的话,并在综合实力上全面压倒欧洲的话,他们以后也有机会将欧洲变成自己的地缘利益区。但从地理结构上看,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。欧洲对于北非的新一轮控制(罗马时代以后的第二次),要追溯到那个殖民时代。在当时,欧洲人凭借技术优势甚至将整个地球都给瓜分了,作为与他们地缘关系最为密切的北非就更不会例外了。虽然从大的版块划分上,我们习惯于把东欧平原以外的欧洲部分,整个视为一个大地缘板块(亦可称之为“西欧”)。不过至少在目前的政治状态下,尽管有着“欧盟”这个试图统一欧洲的组织存在,但我们所看到的欧洲,仍然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所组成的。因此,北非作为整个欧洲的地缘利益区,也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,由不同的国家来经营的。

2.1 法属北非

由地缘关系以及殖民历史来看,西部的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、突尼斯,是法国的势力范围(殖民时代的“法属北非”)。了解了这层关系,就会更容易理解,为什么法国的头号球星齐达内,其实是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(他本人出生在法国);而在这次突尼斯的“茉莉花”革命中,最为紧张,也最受影响(有大批难民渡海进入法国)的是法国。如果从地缘关系来看,西班牙本来也应该在北非控制一块利益区的,最起码与他们隔直布罗陀海峡的“摩洛哥”,应该有西班牙的份。最早的情况也的确如此,在把穆斯林赶出伊比利亚半岛后,西班牙人就开始对摩洛哥地区进行反渗透了,当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启大航海时代,并发现美洲大陆后,他们在非洲利益也得到了增强。只是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,海洋的控制权在欧洲内部,逐次欧洲的其他成员转移,沦为二流国家的西班牙自然也无法代表欧洲,控制他们最为重要的利益区“北非”了(在摩洛哥的权益被完全移交给法国了,西、葡两国只得到了两个在大西洋上的,隶属北非板块的群岛)。

正是由于摩、阿、突三国,是法国的利益区,因此在这三个国家发生内部问题时,法国人的意见要比美国人更重要。换句话说,如果法国觉得他还能控制“后院”的局势时,是不会让美国直接介入了。而与这三国相邻,位于北非中部的利比亚,美国人要想直接插手,所要顾忌的国家就不是法国了,因为代表欧洲经营利比亚的,是和他们隔海相望的意大利人。

2.2 意大利与利比亚

意大利与利比亚的关系和法国和“法属”北非三国一样,始于殖民时代。而促使意大利殖民利比亚,并且至今仍然保持密切关系的,仍然是二者之间的地理位置,从地图上我们很容易看到,二个国家在地中海南北的对应关系。至于两国之间的关系有多密切,并不能单纯以意大利在利比亚有多少侨民来衡量的(这次也就撤了1500人,不及那些劳工大国的零头)。在2008年的时候,意、利两国签属了友好合作条约,以表明双方将在经济、文化、反恐等方面全方位合作,并且意大利还将在20年内提供50亿美元帮助利比亚搞基建。国与国之间重来都是讲利益的,意大利人答应出钱并不真是象条约中所说的,用来补偿当年殖民所造成的损失(意大利当年在非洲的殖民地也不算少,没见他这么上心过)。从意大利的角度来看,之所以愿意和利大利处理好关系,是因为意大利需要这块地缘利益区,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,以及综合实力。特别是在利比亚目前的政权这么特立独行的情况下,如果能够为美、欧集团稳定住这一块,亦能提升自己在集团内部的地位。从经济的角度来看,利比亚通过输入石油而获得的资本,也大多投到了意大利。如果利比亚真的成为一个门户开放的国家,那么这些资本的动向势必多样化,从而直接影响意大利的经济稳定。了解了这些,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意大利的政部长声称:一旦发生军事入侵利比亚的事情可能将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。

从美国的角度来看,让意大利独立经营利比亚并无不可。毕竟现在美、欧是一家人,从地缘关系和历史来说,意大利人也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。问题是卡扎菲太过于特立独行了,让这样一个喜怒无常的领导人,控制着欧洲的地缘利益区,并且还是重要的产油国,实在是一件不那么让人放心的事。如果让美国很主动的,用大杀器一类的理由去找利比亚的麻烦,目前倒也不会,因为还有阿富汗、伊朗、朝鲜这些更重要的区域,等着美国人去摆平。既然欧洲人自己觉得能搞掂,美国人强出头也就没多大意思了。不主动干涉,并不代表不希望对方的政治形态,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。通常这种情况下,是通过在对方国内扶植反对派来实现的。而在这些“非民主”的国家里,政治上的对立又与地缘分割本身紧密相关的。也就是说,决定你政治取向的,并不是个体的想法,而是取决于你所在的族群、部落的整体利益来。苏丹是这样的,利比亚也是这样的。对于美国来说,这次由突尼斯而起的人民运动,从整体上来看是对其不利的。因为如果那些已经和美、欧达成默契的寡头政权,通过人民运动被取代,那么穆斯林的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就有机会上台了。那样的话,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基督教世界不亚于又多了几个恐怖主义的发源地。当然,那些本来就没有被美、欧所完全控制的区域,比如伊朗、利比亚,如果能够借这次混乱,打破其固有的政治结构,让美、欧有机会渗透进去,也可以算是变坏事为好事。也正因为此,我们才会看到,对于埃及、阿拉伯等国,美国人是希望其政权能够平稳过渡。而对于利比亚,则蠢蠢欲动,甚至暗示可能以武力直接干涉(目前还是为反对派提供武器、资金援助)。

利比亚的形势,从战略上应该已经很难逆转的,即卡扎菲已经无法在控制整个利比亚了。而从战术上来看,如果反对派下一步仍然无法占据上风,美国人下一步应该会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,以消除卡扎菲对反对派的空中优势,当年利比亚与南部邻国“乍得”开战时,法国人就是这样干的(具体可百度“丰田战争”)。假如还打不垮卡扎菲,那就只能军事直接干预的,只是以谁的名义是个问题。虽说意大利由于无法独立控制利比亚局势,而宣布中止意、利友好合作协议,为美国及欧盟的直接干预铺平了道路。但对于意大利和整个欧洲来说,如果自己的地缘利益区长期不稳定,自己很有可能深受其害(比如难民问题),所以不会放弃外交解决的方案(最好是卡扎菲肯自己出去政治避难,问题是谁敢要他)。这就是作为“地缘利益区”的悲剧,你的命运并不是由自己,而是由有资格成为世界一极的地缘板块来决定的。更为悲剧的是,北非这个地缘板块,目前要面对两个一级地缘板块的联手控制(其中一个还是超级)。

2.3 埃及

正是由于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、突尼斯、利比亚,基本还算是由欧洲自己来经营的地缘利益区,因此美国在碰到问题时,还是会多听听欧洲自己的想法。但对于北非的另一个成员:埃及,以及和埃及隔运河相望的阿拉伯半岛,美国人就会完全以我为主,来制定计划了。如果从地理关系上来看,埃及应该也是由地中海沿岸的国家来经营的。事实上,最早的时候,也的确是由法国人来经营的。法国人在殖民埃及后,做了一件改变欧、亚、非大陆地理结构的事情,就是开挖了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“苏伊士运河”。这条运河的位置是如此重要,以至于极大的改变了海上交通结构。因此作为曾经的海洋帝国:英国,是断然不会让法国人独自控制苏伊士乃至埃及的。因此后来的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成为了由英、法两国共同经营的利益区,其军事存在则由英国人负责(法国人当然不会主动吐出来的,不过与海洋利益相关的事情上,英国人总是会更有机会,也更有眼光的)。英法两国对于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,在1956年埃及独立后受到的挑战。埃及人希望收回运河的控制权,摆脱殖民的阴影。这直接导致了英、法两国联合以色列,对埃及发动了“苏伊士战争”,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。

如果从地缘位置来说,埃及的地缘重要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苏伊士运河上面。而这么重要的海洋通道,势必会成为最强大海洋国家所必须经营的战略要地。当年英国人是海洋的霸主时,也正是遵循这个原则,从法国人手中取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实际控制权。而在美国成为了最强大的海洋国家后,这项权力也自然而然的转交给了美国。当然,英国作为海洋国家联盟中,仅次于美国的成员,也自然获得了与美国共同经营这块利益区的权利(基于英国的海洋国家属性,我们会看到很多军事行动,即使欧洲全部退出,英国人也会和美国人一起坚持到最后)。由于苏伊士运河已经被埃及国有化,在目前的国际架构下,美国人也没有机会象当年的英、法那样控股运河。因此美国人要做的就是,从政治层面上影响甚至控制整个埃及。要做到这点,除了依靠美国强大的实力,以及胡萝卜政策以外,那颗钉入阿拉伯世界中心的钉子:以色列,也是一颗重要的棋子。不能说当年以色列的建国,就是美国人和欧洲人布的一颗棋子,但当欧洲势力,无法象殖民时代那样,直接控制、干预北非及阿拉伯半岛时,以色列这条与阿拉伯世界有结构性矛盾的鲶鱼,就可以在战略上起到中心开花的作用,而以色列也由此获得了西方的战略保护。当然,由于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结构性矛盾,他们也经常在美国人希望和气生财时闹出点事来,因此美国人也经常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调解,以让事态的发展,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(所以美国也不总是站在以色列一边的,重要的是平衡)。

相信现在大家已经清楚了,北非五国与欧、美之间的地缘关系,并据此了解北非局势今后的大致走向。对于中国来说,目前并不是把非洲当成地缘利益区来经营的(手伸不到那么长)。基于地缘关系,及自身实力的原因,想通过操纵一国的政治走向来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式,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。最现实的方式是以务实的态度,以商业为原则,去开发非洲的资源和市场。如果一定要输出价值观的话,始终以民生为关注点,不介入政治纷争,会是中国的护身符。从这个角度看,无论谁上台,北非的局势如果能够尽快稳定下来,还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。

3. 利比亚局势

利比亚的局势现在还不明朗。从现实来看,卡扎菲坚持住的可能性不大。法国人这次即使是得到不到欧洲或北约帮助,也必须走下去了。如果卡扎菲能够通过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的结构性矛盾,成功的阻止欧洲地面部队的进入,并且在有可能的斩首行动中保住性命(象利比亚的政权结构,如果真能除掉卡扎菲,对西方来说,问题就容易解决了),那么事情可能还有转机。但让法国人和美、欧坐视卡扎菲继续坐稳江山也是不可能的,毕竟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有20多年了。

如果西方决定走中间路线的话,除了不能干掉卡扎菲的话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利比亚的反对派不成气候,无法找出一个可以稳定利比亚局势的领袖人物(同样的事放在缅甸就没这个问题了)。特别是象利比亚这样的社会结构,表面上看是政权之争,实际上还是部族利益之争,政府方面和反对派的基础群众,还是带有很强的部族色彩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能完全灭掉卡扎菲,又不能象美国在伊拉克、阿富汗那样直接介入,把反对派扶上战马,再送上一程的话(最起码可以在最初的动乱期,提供直接的军事保护,并维护利比亚基本秩序),双方还是有可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。

中间方案的关键点是要为卡扎菲找到一个流亡地,并劝说他同意流亡。从卡扎菲本人来说,在西方直接军事干预之前,是断然不会离开利比亚的。但现在,情况不同了,如果有国家愿意且有能力对其提供保护的,还是有可能接受的。可惜的是卡扎菲平时为人太高调,基本没有真正的盟友,政治避难的场所很难找。就算其他阿拉伯国家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,他也未必敢去。如果从实力、立场,以及地缘关系来看,如果俄国人愿意收留卡扎菲的话。对于卡扎菲本人,和急于送神的西方来说,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。当然,俄国人愿意这样做,自然也是出于可以因此在利比亚分一杯羹的想法。

如果从卡扎菲本人来看,让他为了保命而离开利比亚,他倒还真有可能不走。无论从荣誉和利益的角度来看,这种走法比让他死还难。而法国人和西方所支持的反对派,如果不能完全影响利比亚的民心(或者说几大部族的支持),那么不管卡扎菲在哪,利比亚还是会陷入动乱之中,而西方去利比亚为的是利益,弄个贴钱的烂摊子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内政。要想调和这种矛盾,除非卡扎菲阵营中,有人愿意出来与反对派组成联合政府。这个人即能让卡扎菲不至于感觉到完全没有希望,从而愿意政治避难,又能够让反对派和西方接受。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只有卡扎菲的二儿子赛义夫?伊斯兰?卡扎菲了。这个据传曾经和美国前国务卿传过绯闻的,具有西方思想的二太子,是唯一能够调解卡扎菲和西方矛盾的人物。无论卡扎菲本人的下场如何,如果他后来出现在利比亚的政坛上,都不应该让我们感到奇怪。

以上观点,只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,对利比亚局势所做的一点推演,并非是预测。也算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,一切还要看卡扎菲能不能不被法国人找到。

亲卡扎菲的部族和反对派组成联合政府的可能是有的,但如果卡扎菲在利比亚的话,这种可能性就很小了。就算卡扎菲肯低下头来合作,反对派也不肯。法国如果想主导利比亚的话,还是把卡扎菲这颗钉子彻底清除会最麻烦最少。毕竟这个强势领导人不管在哪,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法国控制利比亚的障碍。如果法国人在技术上做不到这点,那中策就是逼卡扎菲走人了。不过要真是那样的话,法国人在利比亚就没那么自如了。

4. 北非太阳能计划

至于北非的太阳能计划,德国人倒是最起劲的。这主要是因为二战以后,德国在海外的地缘影响力已经很有限了,至于那些地底下的资源,德国就是想染指,美、英、法这些战胜国也不会给空间,所以德国的发展基本是走技术流。只不过不管你走什么流派,能源都是需要的。欧洲所主导的低碳事业,也正好给了德国一个发展空间。象北非这块欧洲的地缘利益区,地下的东西固然德国人捞不到什么好处,但阳光这种投资大,见效慢,对技术要求又相对较高的东西,德国人去搞,即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,亦不影响英法的利益,所以也乐见其成。而德国,也终于可以有机会,在能源上有一定发言权。不过北非及阿拉伯半岛这些阳光“明媚”的地方,对于这这些绿色能源,倒不十分感冒,主要是他们自己不缺少能源,这东西要是搞成规模,把成本降下来了,反而影响油价,并不是笔1+1就等于2的生意。 提问:

无论在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内还是此栏的帖子里,都说中国再发达也只能做个地区性强国,不可能做一个拥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国(布热津斯基甚至假设,即使当年日本占领了中国并好好整合,也只能当个地区性大国),请问楼主这其中的问题在哪里?如果说中国偏僻,不想美国那样四面临海,那欧洲也是类似情况吧,为什么中国没有那么强的地缘潜力呢?

回答:

欧洲以后也很难有机会在全球有控制力了,当初基于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发现,以及工业时代的技术优势,欧洲才成为世界中心的,但当这个星球在技术、意识上同质化后,放眼整个世界,欧洲和中国一样,势力范围最多只能覆盖半个地球。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,是因为以美国为主,英国为辅助,加上加拿大、澳大利亚这些龙套角色的海洋国家联盟,在海洋上的优势是会一直存在的,作为边缘板块的欧洲和中国,即使能够在海洋上体现自己的价值,也很难全面压倒海洋国家。特别是美国这样拥有大陆纵深的海洋国家。因此在这种情况,无论欧洲或者中国,以多极世界的重要一级出现在国际政治格局中是比较现实的。至于说美国,从他的先天条件来说,的确是最有机会把影响力扩张到全球的板块。不过随着欧亚大陆的重新崛起(特别是亚洲部分),以及南美大陆的第六级巴西的不安份。美国在冷战之后所达到的成就,不仅空前,很可能也绝后了。也就是说,在可以预见的将来,世界不会由一个国家完全统治的。中国固然希望独立经营自己的地缘利益区,欧洲也同样希望有自己的自留地,利比亚的事情只是一个开始,这一点以后会越来越明显的。

本文系Spark & Shine原创,转载需注明出处本文最近一次修改时间 2022-05-01 16:03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